建制沿革
1957年3月28日,成立長春市郊區人民委員會。郊區人民委員會設在長春市黑水路53號。
1995年撤銷長春市郊區,設立綠園區;將朝陽區的普陽、綠園、春城、東風、錦程5個街道及城西、西新2個鄉,原郊區的合心鎮劃歸綠園區管轄。1996年1月,綠園街道更名為正陽街道。
1997年,轄7個街道1鎮2鄉:春城街道、普陽街道、正陽街道、東風街道、錦程街道、鐵西街道、青年路街道、合心鎮城西鄉、西新鄉。
1999年12月3日,綠園區撤銷東風街道辦事處,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錦程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3年末,綠園區轄6個街道、2個鎮、1個鄉:普陽街道、綠園街道、錦程街道、春城街道、鐵西街道、青年路街道、合心鎮、?西新鎮、城西鎮,有兩個省級開發區。
2004年,綠園區轄6個街道,3個鎮,48個社區,29個村委會。
2005年,將綠園區錦程街道,西新鎮繁榮、東山、西新、日新4個村,開源村西湖水面與湖畔一定空間及其代管的汽車貿易開發區劃入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新區劃使綠園區域面積減少了四分之一。
2006年2月27日,綠園區將西新鎮西新村、日新村、東山村、繁榮村4個村和開源村部分,錦程街道辦事處、春城街道辦事處創業社區劃歸汽車產業開發區代管。兩區界線西起開源村與西新村交界處小河溝,沿小河溝北側土壩向東經環城高速公路、豐收橋至西湖大壩,沿西湖北沿向東至小東溝,沿小東溝北側土壩向東至西湖大路上的小東溝橋,沿西湖大路向南至支農大街,沿支農大街向東至一汽50街區,沿一汽50街區西側小路向北至一汽50、51街區北側小路,沿一汽50、51街區北側小路至51街區東側小路,沿一汽51街區東側小路(一汽六中東墻外小路)向南至支農大街,沿支農大街向東至奔馳路,沿奔馳路向北至紅領巾路,沿紅領巾路向東至革新路,沿革新路向南至支農大街,沿支農大街向東至振興路,沿振興路向北至自立西街,沿自立西街向東至西環城路,沿西環城路向北至景陽大路,沿景陽大路向東至和平大街,沿和平大街向南至南陽路,沿南陽路向東至春城大街,沿春城大街向南至創業大街,沿創業大街向東至正陽街(創業大街與正陽街交匯處的創業廣場劃歸汽車產業開發區),沿正陽街向北至長春消防支隊特勤大隊北側巷道、機動車交易市場東側巷道至普陽街,沿普陽街向南至正陽街,沿正陽街向南至春城大街,沿春城大街向東南至寬平大橋止。以上街路均以中心線為界。
2006年,成立東風街道(長府批復[2006]14號)。截至2006年底,綠園區轄7個街道、3個鎮,48個社區、29個村。
2009年,經長春市政府批準(長府辦發[2009]44號),綠園區新增設林園街道、同心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綠園區轄3個鎮、5個街道、4個開發區;包括全區有24個行政村、57個城市社區。?[1]??政府駐和平大街2288號。
3個鎮:合心鎮、西新鎮、城西鎮。
7個街道:鐵西街道、正陽街道、青年路街道、普陽街道、春城街道、同心街道、林園街道、錦程街道、東風街道;其中,錦程街道、東風街道委托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管理。
4個開發區:1個省級開發區(長春綠園經濟開發區,加掛長春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開發區牌子)、1個省級工業集中區(長春綠園西新工業集中區)、1個省級特色園區(長春皓月清真產業園區,2011年11月省政府批復)、1個市級開發區(長春西部新城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綠園區位于吉林省長春市西部,地理坐標中心位置北緯43°88’;東經125°26’,東連朝陽區、寬城區,南接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西鄰公主嶺市,北依農安縣,幅員面積21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綠園區山地面積較小,臺地面積較大。綠園區位于松遼平原東部山地向西部平原過渡的伊通河臺地上。地勢東高西低,地貌由臺地和平原組成。
綠園區屬溫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百年來無大的自然災害。
水文
綠園區有新凱河水系和伊通河水系。新凱河是一條省級河流,也是流經綠園的主要河流,在其境內共有14千米長,流經方向為自南向北,最寬處可達40米,最窄處也有20米寬。該河流有三條支流,都呈自東向西的方向匯入其中,鴛鴦湖、同心湖等屬流域的分支。
伊通河水系,雖然伊通河主航道并不經過綠園區,流域面積覆蓋;在綠園區東部,大多數湖泊與河流都是最終匯入伊通河的,雁鳴湖、串湖為水系。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09年綠園區有耕地15342.38公頃,其中水田1262.76公頃,占耕地8.23%;水澆地688.61公頃,占耕地4.49%;旱地13391.01公頃,占耕地87.28%。建設用地13680.03公頃,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2557.8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扣除農村道路)713.82公頃,水利設施用地408.4公頃。
水資源
綠園區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建成區及周邊有大小水面23個,平均水面20萬平方米,總庫容1200多萬立方米。綠園區共有11座小二型以上級別的水庫,其中水域面積最廣、庫容量最大的為四間水庫,位于綠園區北部,與寬城區的交界處。四間水庫庫容量為466萬立方米,占整個綠園區庫容量的1/2,水域面積達80公頃。
人口民族
綠園區主體民族為漢族,2012年常住人口60萬人,農業人口8萬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617153人,其中:正陽街道?79865人、普陽街道?76614人、錦程街道?168789人、春城街道?42324人、鐵西街道?61471人、青年路街道?42025人、合心鎮?21698人、西新鎮53105人、城西鄉?71262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綠園區常住人口為714919人。
政治
區長:薛文革
常務副區長:李?瑞
副區長:王?濤
副區長:曲?杰
副區長:呂長春
副區長:王景耀
副區長:賈玉彬?
經濟
綜述
2012年,綠園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91億元,比2011年增長18%。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36.1億元,同比2011年增長20.1%,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8.9%,比2011年提高1.8個%。在地口徑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400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6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78億元,同比2011年分別增長24%和27.9%。
2013年,綠園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3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2.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74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700元。
2014年,綠園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18.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9.5%。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8.43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0%,在地口徑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623.9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4.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4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5.6%。
2019年,綠園區地區生產總值27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10.9億元。
第一產業
2014年,綠園區5個示范區項目投入運營,玉米機收率提高7個%,綠園區土地流轉比例達到17%,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13家,規模標準化養殖場發展到31家。
第二產業
2014年,綠園區工業增加值實現123.9億元,比2013年增長10.2%。在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8戶,產值實現580億元,比2013年增長15.6%。軌道客車及配套產值達到270億元,規上汽車配套產值達到11.2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占區屬規上產值比重達到87.5%。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5戶,轉化科技成果8項,結題驗收科技發展計劃項目12個。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完成655.4億元,實現稅收24.2億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12.5%和8.2%。
第三產業
2012年,綠園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4億元,比2011年增長20%;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3億元,比2013年增長10.3%。有31個地產項目開工建設,關東文化園獲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14年,綠園區大中修城區道路33條,改造巷道262條,西部、北部快速路綠園段正式投入使用,西客站站前街全線貫通,皓月大路拓寬項目完成規劃設計招標和90%以上征拆工作。編制完成西部路網框架規劃,迎春大路、小五環路建設工程立項報批。新植15處綠地,新增綠化面積49.6公頃?;ㄏ珗@、興隆湖公園、合心湖公園項目完成規劃設計,花溪公園、興隆湖公園項目拆遷接近尾聲。建立社區、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方共管機制,推廣物業企業聯合會模式,完成5處新增給水泵站選址,改造18處排水管網。四環以內298個棄管小區、19個自然屯納入城區保潔,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65%。落實大田秸稈“禁燒”規定,四環以內全面“禁燃”,撤并淘汰小鍋爐62臺,大力整治露天燒烤、占道經營等頑疾。拆除違法建筑924處18.5萬平方米。投資1695萬元、惠及1.6萬人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啟動建設。投入2092萬元,綜合改造5個村屯村容村貌。
教育
截止2009年,綠園區有長春市十一高中、解放大路中學、長春市第一實驗小學等省市名校坐落區內,有長春市第八十七中學、綠園小學等34所中小學。
2014年,綠園區朝鮮族小學喜遷新址,星光自閉癥學校落成投入使用,寧靜小學擴建工程進入規劃審批,少年宮和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基地調試場館設備,23所中小學設施標準化改造工程即將完成。新增公辦幼教學位230個,90名教師參與“大學區”校際交流。
衛生
2009年,綠園區有解放軍第208醫院、吉林省疾控中心、吉林省北方肝膽病醫院以及2家區級醫院,其中長春市綠園區人民醫院為“二級乙等"醫院。1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
2014年,綠園區完成衛生計生機構整合。林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省級驗收,新增6家村級衛生所,城鄉標準化衛生服務機構實現全覆蓋。3家鎮級醫院同步晉升為一級甲等醫院?!靶罗r合”受益人數、補償額度分別增長67%和25%。
文化
2014年,綠園區在吉林省率先建成2個全天候自助圖書館,新建村屯文化活動點18個,超額完成“365百姓書房”建設任務,綠園區獲評全國文化先進區。
社會保障
2014年,綠園區辦理新型農村居民養老保險29985人、城鎮居民養老保險9084人。為9274名失地農民辦理養老保險。全面落實老年人救助、優待政策,綠園區被評為全國敬老模范單位。完成農村“五?!惫B提標,綠園區集中及分散供養標準分別達到7250元和5800元,均大幅高于省市標準。居住條件不斷改善。拆除棚戶區91.5萬平方米,建設回遷房、保障性住房1921套,綜合改造老舊散小區10個,完成“潔白樓道”137棟,改善近1.3萬戶家庭居住條件。
交通運輸
綠園區境內交通便利,京哈鐵路、長白鐵路和長白、長鄭等省級快速公路過境,長春繞城高速公路在境內設有2個出口。距長春龍嘉國際機場40分鐘車程,建設中的哈大鐵路客運專線長春西站坐落綠園區境內,將于2011年投入使用。長春、長春南、大屯3個鐵路貨站均距區10千米以內。
風景名勝
林園位于長春市的西部,始建于日偽時期,該園建立時是日本一個叫做村田的人在次圈地種樹,此園由此得名為村田公園,面積大約在70多公頃。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解放戰爭以前這里廢墟一片,雜草叢生,長春市開始市政建設以后,被長春市城建局市政維護大隊接管,改建成西安苗圃。1962年這里被寬城區園林管理處接管,開始在這里對原有樹木進行整理,在原基礎上有新植了很多樹木,使這里的樹種、數量都得到豐富,經調查園內植物種類豐富,有多種珍稀樹木,如:紫椴、水曲柳、花曲柳、衛矛、葉底珠等80余種喬木和百余種草本植物。在1998年時由市政府決定在這里投資興建林園公園,占地面積22公頃。
長春公園
長春公園位于長春市綠園區中心區域,東依升陽街,南臨皓月大路,西眥正陽街,北靠西安大路,總面積66公頃,是全國唯一一座以省會名字命名的公園,以各類觀賞型花卉為主題,以郁金香為特色,依托多種觀賞性植物與各式園林建筑相結合的城市森林生態公園,尤以“水晶簾動微風起,滿園花開一片香”的宜人美景聞名于眾。目前,長春公園已經成為廣大游客游覽觀光、休閑娛樂的好地方,也是重大節日舉行游園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1]

長春公園
錦江廣場
錦江廣場錦江廣場坐落在和平大街以東,春城大街以西,錦江路以南的一座現代人文公園,總面積18.8萬平方米,其中水面2.6萬平方米,道路硬鋪裝5.9萬平方米,形成了針、闊葉相結合,喬、灌木相結合,高低層次錯落有致、四季景觀分明的整體綠化效果,廣場有噴泉和很大一片水池,顯得閑靜。錦江廣場可謂是富有韻味的廣場之一。[2]

錦江廣場
天嘉公園
天嘉公園南起西安大路,北到新竹路,東起青浦路,西至青溪路,占地21.3萬平方米。在設計上,天嘉公園設計獨樹一幟,利用現有的地貌,把公園設計成地勢起伏、高低錯落的丘陵型公園。以景觀建設為主,用料全部取自天然的木料、石料,貼近大自然。栽種杏樹、云杉等十幾種樹木,還設置了木制休閑椅、涼亭等,并建設有一處健身場所,形成了以自然山水植物景觀為主,集生態、游賞、休閑、娛樂、運動、健身、垂釣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性公園。[3]

天嘉公園
城市榮譽
全國優秀科技進步示范區
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范區
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
擁軍優屬先進區
入選全國首批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范單位[7]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名單[5]。?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4]